【出處】始載於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》。
【拼音名】JìYīnɡSù
【英文名】MexicanPricklepoppy
【別名】老鼠竻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罌粟科植物薊罌粟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ArgemonemexicanaL.
采收和儲藏:春、夏季采收,曬幹。
【原形態】薊罌粟一年生草本,高30-100cm,具苦汁液。莖具分枝,散生刺,被白粉。基生葉密聚;具長不足1cm的短柄;葉片橢圓形,長為5-20cm,寬2.5-7.5cm,上面綠色,沿脈的兩側灰白色,下面灰綠色,兩面沿脈散生刺,邊緣羽狀深裂,裂片具波狀齒,齒尖有刺;莖生葉互生,無柄或半抱莖。花密集排列成頂生花序;花梗極短;每花具2-3枚葉狀苞片,長l-3cm,寬1-1.5cm;萼片舟形,長1cm,先端具距,距尖有刺,外面散生少數刺,於開花時即脫落;花瓣6,寬倒卵形,長1.7-3cm,黃色或橙黃色;花絲長約7mm,花藥狹長圓形,長1.5-2mm,開裂後彎成半圓形至圓形;子房長圓形,高約0.7-1cm,被黃褐色伸展的刺,花柱極短,柱頭3-6裂,深紅色。蒴果卵圓形,長2.5-5cm,寬1.5-3cm,被稀疏黃褐色的刺,4-6瓣自先端開裂至全長1/4-l/3。種子球形,具明顯的網紋。花期5-7月,果期6-8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環境:生於海拔850-1200m的田壩中或江邊。
資源分布:福建、臺灣、廣東、海南、雲南等地有庭園栽培,或逸為野生;北京、河南等地偶見栽培。
【化學成份】
地上部分含別隱品堿(allocryPtoPine),原阿片堿(protopine),小檗堿(berberine),二氫血根堿(dihydrosan-guinarine),二氫白屈菜紅堿(dihydrochelerythrine),血根堿(san-guinarine),白屈菜紅堿(chelerythrine)等生物堿,開花期原阿片堿和別隱品堿含量最高,分別為0.09%和0.32%。
幹燥全草中所含生物堿除與地上部分所含的相同外,還含去甲白屈菜紅堿(norchelerythrine),隱品堿(cryptopine),左旋華紫堇堿(cheilanthifolin),左旋β-斯氏紫堇堿甲羥化物(β-scouler-inemethohydroxide),左旋a-金罌粟堿甲羥化物(α-stylopinemethohydroxide),左旋β-金罌粟堿甲羥化物(β-styloPinemetho-hydroxide)。
另有報道薊罌粟還含6-丙酮基二氫血根堿(6-acetonyldihy-drosanguinarine),6-丙酮基二氫白屈菜紅堿(6-acetonyl-dihy-drochelerythrine),網葉番荔枝堿(reticuline),唐松福林堿(thalifo-line),丙酮基斑點亞洲罌粟米定堿(acetonyl-reframidine),丙酮基-隱掌葉防己堿(acetonyl-muramine);其去脂粉末含氧化白毛茛分堿(oxyhydrastinine)。
花含異鼠李素(isorhamnetin),異鼠李素-3-葡萄糖甙(isorhamnetin-3-glucoside),異鼠李素-3,7-二葡萄糖甙(isorham-netin-3-,7-diglucoside),3-甲氧基槲皮素(3-methoxyquercetin)及香草酸(vanillicacid)。
【性味】辛;苦;涼
【歸經】脾、肺、膽三經
【功能主治】發汗利水,清熱解毒,止痛止癢。。主感冒無汗,黃渲,淋病,水腫,眼瞼裂傷,疝痛,疥癲,梅毒。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3-6g。外用:適量,搗汁塗。
【各家論述】《新華本草綱要》:有消腫利膽,祛痰,止瀉的功能。全草用於黃膽水腫,根用於慢性皮膚病:種子用於緩瀉藥,催吐、祛痰,並有消炎、止痛的作用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