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別名】五葉參
【來源】五加科巖五加Pentapanaxleschenaultii(WightetArn.)Seem.,以莖皮、根皮入藥。
【生境分布】四川、雲南。
【性味】微苦、澀,溫。
【功能主治】
除風濕,散寒,止痛。
關節痛:巖五加5錢,透骨香4錢,牛膝3錢,生姜1錢,水煎服。
胃痛:巖五加1兩,生姜1錢,紅糖2錢,水煎服。
【摘錄】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巖五加《中華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YánWǔJiā
【別名】石夾楓、石頭菜、石夾參、光葉五葉參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五加科植物五葉參的莖皮、根皮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entapanaxleschenaultii(WightetArn.)Seen.[HederaleschenaultiiWightetArn.]
采收和儲藏:春、秋季剝取莖及根皮,曬幹。
【原形態】常綠喬木或蔓生灌木,高5-15m。樹皮灰色,有裂紋;小枝粗壯,圓柱形,暗紫褐色。葉為羽狀復葉,有小葉3-5,稀7;葉柄長10-15cm,無毛或有稀疏短柔毛,有時在頂端更密;小葉柄長3-10mm;無托葉,小葉片紙質至薄革質,橢圓狀卵形,長6-12cm,寬2.5-6cm;先端漸尖,基部近圓形而略偏斜,邊緣有刺狀鋸齒;上面無毛,下面無毛或沿脈有短柔毛。傘房狀圓錐花序頂生,長8-15cm,主軸短,長1-2cm,分枝8-12,在主軸上傘房狀排列,有短柔毛;傘形花序直徑2-2.5cm,有花多數,總花梗長1-3cm,無毛或略有短柔毛;花梗長5-10mm,無毛或略有短柔毛;花白色;萼無毛,長約2mm,邊緣有5小齒;花瓣5,通常合生成帽狀,早落,長約2mm;雄蕊5,較花瓣短;子房下位,5室,花柱合生成柱狀。核果卵球形,長約4mm,有5棱,褐黑色,宿存花柱長1.5-2mm。花期7-8月,果期9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環境:生於海拔2200-3300m的林緣灌叢、溝谷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於四川、雲南等地。
【性狀】性狀鑒別:樹皮常卷曲或呈片狀,外表面灰黃色至紫棕色。枝條皮外表可見半月形葉柄脫落痕。
【藥理作用】五葉參的果實乙醇提取物對人精子有殺滅作用,該作用是由於齊墩果酮酸(oleanolicacid)(0.01%)和三萜甙(1.2%)的存在。
【性味】味微苦;澀;性微溫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除濕;散寒止痛;止咳平喘。主風濕痹痛;胃脘痛;咳嗽;哮喘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6-15g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