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別名】草苓子
【來源】鱗毛蕨科耳蕨屬植物峨眉耳蕨PolystichumomeienseC.Chr.,以全草入藥。夏季采,鮮用或曬幹。
【性味】苦,平。
【功能主治】清熱利尿,利水。用於肺、胃熱,小便短赤作痛,大腸火結。
【用法用量】0.5~1兩。
【摘錄】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
石黃連《中華本草》
【拼音名】ShíHuánɡLián
【別名】牛毛七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鱗毛蕨科植物角狀耳蕨的全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Polystichumalcicorne(Bak.)Diels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收,洗凈,曬幹。
【原形態】植株高30-40cm。根莖短而斜升,連同葉柄基部疏生卵狀披針形小鱗片。葉簇生;葉柄長10-15cm,禾稈色,向上和葉軸有闊而較密的鱗片;葉片紙質,披針形或闊披針形,長15-25cm,中部寬4-7cm,向基部變狹,近光滑或下面偶有小鱗片,三至四回羽狀細裂;裂片較短闊,角狀;每裂片僅有小脈4條。孢子囊群同形,背生於小脈頂部;囊群蓋大,圓盾形,早落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環境:生於海拔800-1500m的溪邊濕石或樹幹上。
資源分布:分布於四川、貴州。
【功能主治】散瘀消腫;止血。主外傷腫痛;出血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煎湯,5-10g。外用:適量,搗敷或研末調敷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5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