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出處】《重慶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HēiTǎZǐYè
【來源】為柿科植物福州柿的葉。
【功能主治】鮮葉搗泥(幹葉打粉)敷冷結子瘡,魚口、湯火燙傷。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黑塔子葉《中華本草》
【出處】出自《重慶草藥》
【拼音名】HēiTǎZǐYè
【來源】
藥材基源:為柿科植物烏柿的葉。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DiospyroscathayensisSteward
采收和儲藏:夏、秋季采葉,鮮用或曬幹研粉。
【原形態】常綠或半常綠小喬木,高10m左右。樹冠開展,多枝,有刺;枝圓筒形,深褐色至黑褐色,散生近圓形小皮孔,小枝纖細,有短柔毛。葉互生;葉柄長2-4mm,有微柔毛;葉薄革質,長圓狀披針形,長4-9cm,寬1.8-3.6cm,兩端鈍,上面光亮,深綠色,下面淡綠色,中脈上面稍凸起,下面突起;側脈纖細,每邊5-8條。花雌雄異株;雄花生聚傘花序上,稀單生,花萼4深裂,裂片三角形,長2-3mm,兩面密生柔毛,花冠壺狀,兩面有毛,4裂,裂片寬卵形,反曲,雄蕊16,分成8對,一長一短,花藥線形,退化子房有粗伏毛;雌花單生,白色,芳香,萼4深裂,裂片卵形,長約1cm,有柔毛,先端急尖,花冠比萼短,壺形,有短柔毛,管長5mm,4裂,裂片覆瓦狀排列,近三角形,反曲,退化雄蕊6,花絲有短柔毛,子房球形,有長柔毛,6室,花柱無毛,柱頭6淺裂,伸出花冠外,花梗纖細,長2-4cm。漿果球形,直徑1.5-3cm,嫩時綠色,熟時黃色;種子褐色,側扁;萼宿存,4裂,長1.2-1.8cm,先端急尖,縱脈9條,果柄纖細,長3-5cm。花期4-5月,果期8-10月。
【生境分布】
生態環境:生於海拔600-1500m的山地、河谷及山谷林中。
資源分布:分布於西南及安徽、浙江、湖北、湖南等地。
【功能主治】解毒;散結。主瘡癤;湯火燙傷
【用法用量】外用:適量,幹葉打粉調敷或鮮葉搗敷。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