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中華本草 > 巴豆殼功效和作用

【出處】《綱目》

【拼音名】BāDòuKé

【別名】巴豆皮(《宣明論》)。

【來源】為大戟科植物巴豆的種皮。植物形態詳"巴豆"條。

【功能主治】

①《綱目》:"消積滯,止瀉痢。"

②《本草再新》:"殺蟲,敗毒。破瘰癧痰核。"

【附方】治瀉痢:巴豆皮、楮葉(同燒存性)。研,化蠟丸綠豆大,每甘草湯下五丸。(《宣明論方》勝金膏)

【摘錄】《*辭典》

巴豆殼《中華本草》

【出處】出自《綱目》。

【拼音名】BāDòuKé

【英文名】CrotonShell

【別名】巴豆皮。

【來源】

藥材基源: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tigliumL.的種皮。

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:CrotontigliumL.

采收和儲藏:8-9月采收種子時,剝取種皮,鮮用或曬幹用。

【原形態】巴豆灌木或小喬木,高2-10m。幼枝綠色,被稀疏星狀毛,老枝無毛。單葉互生;葉柄長2-6cm;托葉線形,長2-4mm,早落;葉膜質卵形至長圓狀卵形,長5-15cm,寬2.5-8cm,先端漸尖或長漸尖,基部圓形或闊楔形,近葉柄處有2枚無柄的杯狀腺體,葉緣有疏淺鋸齒,齒尖常具小腺體,幼時兩面均有稀疏星狀毛,後變無毛或在下面被極少數星狀毛,幹時呈淡黃色。總狀花序頂生,長5-14cm,有時達觀20cm,上部著生雄花,下部著生雌花,也有全為雄花而無雌花的;苞片鉆狀,長約2mm;雄花花梗細而短,長3-4mm,有星狀毛;雄花綠色,較小;花萼5深裂,先端疏生星狀毛,裂片卵形,長約2mm;花瓣5,長圓形,與花萼幾等大,反卷,內面和邊緣生細綿毛;雄蕊15-20,著生花盤邊緣,花絲上部被柔毛,花藥幹時呈黑色;花盤盤狀,邊緣有淺缺刻;無退化子房;雌花花梗較粗,長2-3mm;花萼5深裂,裂片長圓形,外被星狀毛,長約2.5mm;無花瓣;子房倒卵形,密被粗短的星狀毛,3室,每室1胚珠,花柱3,每個2深裂。蒴果倒卵形至長圓形,有3鈍角,長約2cm,近無毛或被稀疏星狀毛,種子3顆,長卵形,背面稍凸,淡黃褐色,長約是1cm,寬6-7mm。花期3-10月,果期7-11月。

【生境分布】

生態環境:生於山野、丘陵地,房屋附近常見栽培。

資源分布:分布於西南及福建、湖北、湖南、廣東、廣西等地。

【性味】辛;溫

【歸經】腸經

【功能主治】溫中消積,解毒殺蟲。主泄瀉;痢疾;腹部脹痛;瘰癧痰核

【用法用量】內服:適量,燒灰存性,入丸、散。外用:適量,搗敷。

【各家論述】

1.《綱目》:消積滯,止瀉痢。

2.《本草再新》:殺蟲,敗毒。破瘰癧痰核。

【摘錄】《中華本草》

注:此中藥方劑來源于網路收集,使用前請咨詢專業醫生。

巴豆殼相關圖片

巴豆殼圖片來源GOOGLE自動搜索,僅供參考。

<< 上一个: 巴豆  下一个:巴豆樹根>>





使用條款 | 私隱政策 | 聯繫我們 |

© CopyRight 2024 LOOKUP.TW Rights Reserved.